“是否注重自身公众形象,有无在公共场合或群众面前耍特权、逞威风行为;是否存在酗酒、酒后滋事、酒后驾驶等行为,以及行为背后是否存在违规公款吃喝、违规接受宴请等问题……”近日,郎溪县钟桥街道纪工委组织街道全体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八小时以外”行为自查自纠承诺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进一步严格自我约束。
今年以来,该县纪委监委严格落实省委“一改两为五做到”要求,坚持挺纪在前,做实做细党员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不仅立足管好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八小时内”,还注重延伸监督触角,架设“八小时外”监督“探头”,实现日常监管“全天候”,推动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切实转作风、提效能。
为提升监督方式规范化和实效性,该县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郎溪县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八小时外”作风问题集中整顿工作方案》,为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的日常行为立规矩、设底线、划红线。同时,明确制定党员干部“八小时外”带头遵守党纪国法、建设廉洁家风、弘扬清风正气、纯洁人际交往等15个方面的问题清单。
“我们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公安局等部门组成督查组,对城区内茶楼、棋牌室、娱乐会所等场所开展明察暗访,并在城区重要路段设立卡检,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打牌赌博、酒驾醉驾、公车私用等问题开展不定期督查。”县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该县还建立了“八小时外”负面信息沟通机制,县纪委监委定期向公安、银行、信访、社区等部门如实了解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在社会治安、交通安全、诚信、遵守公共秩序和社区管理等方面的负面信息,作为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八小时外’是违纪违法的‘多发时段’,也是腐败的‘黄金时间’。因此,对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八小时以外’的监督应该往无死角全覆盖发展。”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走访调研,推动监督机制更加贴近监督对象实际,充分发挥家风建设和社区监督的作用,在社会上营造人人敢监督、善监督、能监督的良好氛围,把纪律戒尺真正延伸到‘八小时以外’。”(源于:安徽纪检监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