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砖为何与我们预定的砖颜色不一致?砖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近期,宁国市宁墩镇三塔村纪检委员在开展村级工程建设事中监督时,发现施工队私自降低工程建设材料标准,随即督促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更换砖块进行施工。
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着力发挥村级监督力量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强化队伍建设、明确监督事项、健全监督机制,不断激活基层监督“神经末梢”,推动基层监督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
为切实解决村级纪检委员“不会监督”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建立“市纪委监委+协作区+乡镇纪委”三级培训机制,适时组织村级纪检委员开展业务培训,以政治理论的解读和实践经验的传授,教育引导村级纪检委员强化纪法意识和身份认同。同时,充分用好协作机制,在开展专项监督工作中,组织辖区乡村纪检监察干部开展交叉互查,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提升村级纪检委员的履职能力。
在解决村级纪检委员“监督什么”的问题上,市纪委监委根据《宁国市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明确责任清单,要求村级纪检委员着重对村级事务决策、村务公开、村集体“三资”管理、村级“小微工程”建设、惠农政策落实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做到乡村振兴政策资金项目在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村级监督更加精准有效。
为统筹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与村务监督工作,为基层监督撑腰鼓劲,解决村级监督力量不敢监督、监督不力等问题,市纪委监委探索建立“提级监督”机制,印发《宁国市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选取经济体量大、集体资源多、项目投入密集、信访矛盾较为突出的村,安排29名乡镇纪委副书记(纪委委员)兼任村级党组织副书记,紧盯村集体资金财务收支,资产、资源清查核实、登记、处置和收益,村“两委”成员履职情况等开展“嵌入式”监督,推动监督下沉落地,激发村级监督内生动力,助推村级纪检委员既要会监督、善监督,还要敢监督、愿监督。
“村级纪检委员是基层监督的‘前哨’,提升村级纪检工作质效,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必要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做深做实基层监督的有效路径,不断凝聚监督合力,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源于:安徽纪检监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