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走进郎溪县毕桥镇灯塔村,平整开阔的村道两旁绿意盎然,夏日的阳光洒在焕然一新的沟渠和田地上,水流潺潺,稻苗茁壮。
“现在村里的变化可大啦!”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王炳富见到镇纪委工作人员,放下手中的农具热情地说道,“以前村东头那堆建筑垃圾不见了,田间地头的秸秆也都清运干净了,连水渠都修得这么顺畅。”他指着眼前绿浪翻滚的稻田,脸上洋溢着喜悦,“看这长势,今年丰收肯定有指望!”
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更是民生福祉的基石。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立足监督首责,将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政治监督的重要内容,聚焦农用秸秆处理、建筑垃圾清运、坑塘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房前屋后杂物清理等事项,以强有力监督执纪问责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为人居环境“焕新颜”筑牢纪律屏障。
为有效统筹监督力量,县纪委监委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综合运用“室组地”联动、“纪巡”联动、片区协作等机制,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等多种方式,直插镇村主次干道、房前屋后、河道沿线、卫生死角等重点区域开展精准监督。
此外,县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微工程”作为重点监督领域。聚焦道路硬化、沟渠整治、亮化工程等群众“家门口”的民生项目,全面排查在建项目申报和确定、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等环节廉政风险点,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立项、招标、施工、验收、资金拨付全链条。同时,对监督检查、巡察审计和群众信访举报中发现的“小微工程”领域问题线索,坚持“一案双查”,既严肃查处当事人违纪违法问题,又倒查相关职能部门监管缺失责任。今年以来,已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微工程”领域1起典型案例进行全县通报,形成有力震慑,确保每一分民生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健全常态长效监督机制,督促职能部门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以精准监督持续赋能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升级。”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源于:安徽纪检监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