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宣城市纪委 > 要闻速览

学有所悟丨书写无愧于青春的答卷

发布时间:2025-07-10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徐瑞 浏览: [ 字体: ]

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青年学生、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致以亲切问候和美好祝愿。这一深情寄语饱含着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关怀与厚望,昭示了青年群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唯有勇立潮头、奋楫争先,方能不负历史使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无愧于青春的答卷。

以理想信念铸魂,在时代浪潮中锚定航向。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的精神灯塔,是奋楫前行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强调,“青联和学联组织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指明了理想信念对青年的引领作用。回望党的百年征程,从革命战争年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到和平时期“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诚担当,一代代青年始终以信仰为旗、以信念为舵,在历史洪流中锚定人生坐标。今天,从乡村振兴的广袤田野到科技攻关的前沿阵地,从文化传承的深厚土壤到国际交往的广阔舞台,新时代青年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指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真理的光辉照亮前行的道路。面对当今世界百年变局,青年更加需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思想淬炼中坚定志气,在实践磨砺中锻造骨气,在时代考验中增强底气,这样才能在民族复兴征程中行稳致远,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

以家国情怀立身,在民族复兴中彰显担当。家国情怀是青年担当的底色,是奋楫扬帆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用行动诠释着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以天下为己任,铸就不朽丰碑。这份穿越时空的家国情怀,在当代青年身上得到了继承发扬。黄文秀放弃都市生活,扎根脱贫攻坚一线;疫情期间,“90后”“00后”医护人员挺身逆行,无畏守护生命;科研战线的青年学者夜以继日,奋力攻克“卡脖子”技术。新时代的广大青年怀揣家国情怀,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事业,用担当作为书写青春答卷,为强国建设奉献力量。

以创新实干笃行,在攻坚克难中突破自我。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创新实干是青年担当的必备素质,也是勇立潮头的坚实支撑。面对全球竞争的挑战,唯有以创新破局、以实干开路,才能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航天领域,神舟载人航天和嫦娥探月团队平均年龄为33岁,他们夜以继日扎根实验室,时刻不停监测数据,以科技创新成果实现“嫦娥”落月、“神舟”问天,推动中国航天跻身世界前列。在乡村振兴一线,基层青年干部深入调研,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创新打造农产品直播带货、乡村文旅融合等产业模式。他们逐户动员村民,耐心传授技术经验,用沾满泥土的裤脚和布满老茧的双手,为乡村发展注入生机活力。新时代青年以创新为帆、实干为桨,在攻克“卡脖子”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不断奋进,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以开放包容致远,在文明互鉴中拓展格局。在全球化浪潮下,开放包容是青年走向世界的通行证,是在文明互鉴中拓展格局的前提。年轻博主用短视频向世界展示传统榫卯技艺的精妙,以生动语言讲述书法、武术、刺绣等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中华文明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青年留学生们跨越山海,走进异国课堂,不仅汲取西方文明,而且积极分享东方智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在国内文化传播上,敦煌研究院的青年学者们,积极加强与国际团队合作,运用数字化技术让千年壁画走出洞窟,实现与世界艺术的对话;在国际文化交流中,青年创作者们推动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等“出海”,推动不同文明从“各美其美”走向“美美与共”。新时代青年在包容差异中汲取养分,在交流互鉴中深化认知,既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也让自身在跨文化碰撞中开拓了视野,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王竹苗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条:时代专论丨以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