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宣城市纪委 > 头条新闻

【中国纪检监察报】实践故事 | 从“被动接诉”转向“主动发现”

发布时间:2025-10-21 信息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徐瑞 浏览: [ 字体: ]

“从发现预警到处置结案仅用两个星期,利用传统手段,逐户核对补贴信息就得一个多月。”利用“耕地补贴大数据监督模型”推动快速解决问题后,安徽省广德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感慨道。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关系农民切身利益,也是监督的重点领域。今年7月,广德市纪委监委运用“耕地补贴大数据监督模型”,发现誓节镇某社区存在补贴重复领取、超额领取或漏发少发的异常预警。信息通过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转至属地乡镇,乡镇纪委跟进核查。经查,该社区居委委员李某在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中,未严格按照要求核实农户信息,导致违规发放补贴。最终,李某因履职不力受到政务警告处分,违规资金也被及时追缴。

该市纪委监委把握科技赋能监督的趋势,将大数据作为加强基层监督的“金钥匙”,从数据采集、整合、治理全链条发力,为精准监督筑牢数据根基。

“群众关切在哪里,监督重点就跟进到哪里。”该市纪委常委、监委委员陈金田介绍,针对耕地保护、惠民补贴、医疗保障、养老社保等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市纪委监委探索搭建监督数据库,通过数据清洗、建模、碰撞、预警、核查、反馈的全流程管理,精准高效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为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孤岛”,该市纪委监委主动与民政、卫健、人社、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定期采集相关数据进行清洗、比对、碰撞等处理,建立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数据共享机制,为精准监督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没想到没有通过主动申请,社区就通知我的老母亲领取高龄补贴了,这真是把好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接到回访电话时,广德市桐汭街道居民余大哥难掩激动。这份“惊喜”,源于市纪委监委建立的“应享未享高龄补贴监督模型”。该模型通过整合民政低保数据、人社医保数据、公安户籍数据等,精准比对碰撞出高龄补贴遗漏问题,推动监督从“被动接诉”转向“主动发现”,让民生温度通过数据传递到群众身边。

“建模型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该市纪委监委坚持“抓主抓重、先易后难、边建边优化”理念,健全问题线索处置机制,对大数据监督平台发现的预警线索第一时间研判、快查快处。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耕地补贴、惠民补贴、医疗保障、养老社保等领域大数据模型21个,让大数据真正成为基层监督的“千里眼”“顺风耳”。

“我们在监督中,将持续深化新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大数据监督体系,以数据赋能推动基层监督提质增效。”该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说。(郑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条:深学细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丨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发展脉络
  • 下一条:【安徽日报】旌德县 “硬牙齿”守护校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