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了单位组织的廉政微电影《一念之“价”》后,我的内心受到了深刻的触动与洗礼,“在行不在形”五个字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这部影片以其犀利的视角,以主人公两种选择产生的不同结果间的对比,剥去了形式主义与表面文章的外衣,直指公职人员廉洁自律的核心要义——“行”重于“形”。作为一名初入警队的新人,这不仅是一场警示教育,更是一次关乎职业信仰与人生航向的精神启蒙。
“在行不在形”,短短五字,其力千钧。它深刻揭示了公权力运行的伦理基础:评价一名执法者的标准,绝非外在的声势与排场,而是其内在的行为操守与实质贡献。如果“行”做错了,不仅玷污了职业荣誉,更侵蚀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根基。反之,那些默默“行”之于实、恪尽职守、清正廉洁者,虽无炫目之“形”,却真正赢得了人民的尊敬与信任。这种“形”与“行”的辩证,警醒我们任何脱离实质正义的形式追求,都是无本之木,甚至可能成为腐化堕落的开端。
对于肩负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一神圣职责的交警而言,“在行不在形”具有极其特殊而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的“行”,体现在每一次公正文明的执法中,体现在对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与对程序正义的坚守中,体现在对服务对象急难愁盼的真诚回应中。它绝非一时一地的表演,而是融入日常、持之以恒的职业实践。若在执法中追求“形”而忽略“行”,例如注重处罚数量而忽视教育引导的实效,或是在服务中做表面文章而缺乏真心实意,不仅背离执法为民的宗旨,更可能为权力寻租留下空间,最终损害警队的公信力。
身为一名新入职的交警,这部影片于我而言,无异于一剂及时的“预防针”和一盏明亮的“指路灯”。它促使我深刻反思:如何从一开始就系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我的体会是:
淬炼内在信念,筑牢思想防线。廉洁绝非偶然,它源于对法治精神的内心认同和对职业伦理的深度自觉。必须持续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将“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内化为不可动摇的信念,从根本上杜绝“重形轻行”的思想苗头,使廉洁自律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和行为自觉。
聚焦实务之本,锤炼过硬本领。真正的“行”,需要扎实的业务能力作为支撑。我将刻苦钻研交通管理法律法规,熟练掌握执法执勤各项技能,提升处理复杂情况、服务群众需求的实际能力。以高效、专业、规范的“行”,切实保障路畅人安,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体现价值,而非任何华而不实的“形”。
恪守行为边界,永葆清廉本色。时刻以影片中的案例为镜鉴,敬畏党纪国法,敬畏手中的权力。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处理一起交通违法,还是办理一项车驾管业务,都要做到公私分明、不徇私情,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诱惑和“围猎”,守住底线、不越红线。让每一次执法、每一次服务都经得起法律和道德的检验,以清清白白、实实在在的“行”,维护交警队伍的良好形象。
接受人民监督,践行阳光执法。主动将自身的工作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怕“挑刺”,欢迎“找茬”。通过阳光透明的执法过程,让权力在轨道上运行,这本身就是对“形”的最好超越和对“行”的最强印证。
总之,“在行不在形”将成为我从警之路上的座右铭。它告诫我,真正的荣誉来自于脚踏实地、公正廉明的行动,而非浮于表面的形式。我将以此为誓,努力做一名形端行笃、内外兼修的人民交警,以无愧于心的实际行动,捍卫法治尊严,守护道路平安,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警营生态和社会环境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宣城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城南大队杨柳中队 岳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