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指导各地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让群众可感可及。各地纪检监察机关以群众诉求为靶向、群众满意为标尺,将群众的关切和诉求转化为工作重点和治理落脚点,努力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
拓宽民意收集渠道
用好群众点题机制的前提在于广泛听取民意、找准突出问题,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转化为整治重点,避免工作泛化、靶向不准。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下沉一线,拓宽民意收集渠道,既要依托信息化平台接收群众线上反映,也要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倾听基层声音。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及时梳理归类,建立民情台账,对反映集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和症结所在。在充分掌握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和综合研判,确保选题既真实反映群众关切,又具备整治条件和实施可能,使整治工作真正回应群众期待,让群众从身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福建省石狮市纪委监委 洪佳禄)
压实责任推动形成合力
群众点的题往往来源于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厘清部门职责界限、推动形成工作合力是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纪检监察机关要对照部门权责清单,合理确定“领题”单位,压实职能部门责任。要建立群众点题台账,健全完善交办督办机制,督促回应群众所盼。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老大难”“硬骨头”,可能涉及多部门、跨层级,纪检监察机关要迎难而上、敢于碰硬,督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部门职责“串联”起来,推动同题共答、合力攻坚,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
(安徽省宣城市纪委监委 周大军)
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工作成色
整治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必须将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充分运用群众点题机制,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摸清最迫切最忧心问题,“小切口”攻坚确保靶向精准。整治过程中,要主动邀请群众参与监督、评议工作,对发现的相关单位责任不压实、重点不聚焦、整改不深入等问题,完善交办督办机制,切实抓好问题整改。注重整治质效,让群众当“阅卷人”,建立整治成效验收机制,健全问题整改长效机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问题有人管、利益有人护。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纪委监委 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