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
入秋以来,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职责定位,紧盯秋粮收割、销售、收购、存储等重点环节,围绕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涉农补助资金发放情况,深入一线精准监督,为秋收好“丰”景保驾护航。
黑土地上,稻浪翻腾,我国产粮第一大省黑龙江逐步进入收获季。
黑龙江省纪委监委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组督促农业农村部门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分析当前秋收生产形势,持续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推进分类科学有序收获。聚焦骗取套取生产者补贴等影响秋收生产问题,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组督促相关部门开展整治,加强生产者补贴资金使用监管,推动生产者补贴及其他各类惠农惠民补贴资金落实到位;督促农业农村部门配合粮储部门做好粮食保管、收储和销售,坚决守住不发生“卖粮难”底线。
湖北省襄阳市粮食总产量约占该省五分之一。近日,该地水稻陆续进入收获季,襄阳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室组地”协同联动优势,聚焦农情监测、气象预警、惠农政策落实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环节,深入查纠在粮食生产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线索,对挪用、虚报冒领惠农补贴等违纪违法行为严查快办,确保售粮顺畅、市场平稳。
针对秋粮收购这一关键环节,襄阳市襄州区纪委监委结合此前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治理中形成的问题清单,梳理出政策落实、服务保障、收储管理、粮款使用等4张监督清单。区纪委监委派出第三纪检监察组会同有关职能部门,走访全区2家国有粮食储备库和52家粮食收储、加工企业,对收购程序、执行国家收购政策等情况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先收后转、就地划转等“转圈粮”行为,严肃查处“打白条”“收人情粮”以及借机收取好处费等违纪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粮农利益。
近年来,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推进,到农业科技装备的普及应用,一系列精准的助农政策为粮食稳产增产筑牢了根基。其中,真金白银的涉农补贴让农户种粮有底气、得实惠,进一步激发了种粮积极性。
“大家要进一步规范涉农补贴申报工作……”近日,在安徽省宁国市梅林镇2025年稻谷补贴工作调度会上,梅林镇纪委书记李川结合具体案例向相关人员开展警示教育。宁国市纪委监委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治理并重,在依规依纪依法处置问题线索的同时,要求市农业农村局切实担负起监管责任,督促各乡镇(街道)立即核查、整改补贴资金发放不到位、虚报错报等问题。同时,该市纪委监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以案促改专题会议,推动其从制度、流程、责任等方面开展自查自纠,出台加强涉农补贴资金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涉农补贴资金规范使用。
秋收时节也是农资供应的旺季,能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农资产品,是广大农民关心的问题。
近期,河南省濮阳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开展农药经营领域“清源”整治行动,启动农资市场全域排查,重点打击虚假宣传、假冒伪劣农资销售等行为,坚决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此外,该市纪委监委还督促市供销合作社建立健全农资保供机制,有序开展化肥集采集配工作,切实降低农民的种粮成本。
作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近年来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种植基地建设,全面提高制种产量,提升种子质量,保障供种安全。该县纪委监委坚持秋收保障监督与制种产业监督双线并行,构建“事前预警+事中监督+事后问效”全链条监督机制:事前,列席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会议,提出监督建议;事中,聚焦秋收生产、制种玉米收购、资金兑付等关键环节,组成监督组深入田间地头、收购站点、仓储场所,及时发现并纠治问题;事后,通过建立问题台账、限期反馈、实地回访等方式,确保问题真整改、见实效。据了解,今年9月以来,3个监督组共发现问题37个,已推动整改35个,并对其余2个问题持续跟踪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