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宣城市纪委 > 要闻速览

廉语清风丨善始者实繁 克终者盖寡

发布时间:2025-04-27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徐瑞 浏览: [ 字体: ]

唐代魏征曾说:“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其大意是: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的,却十分少。这句话蕴含了做人做官做事当善始善终的人生哲理,告诫为官从政者要品行端正,戒除贪欲,心无旁骛,执着奋进。

以始为方向,以终为目标。“有始有终”的理念是一种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在许多古代文献中都有所体现。《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言万物皆有本末轻重,万事皆有先后始终,能明辨先后顺序,则近乎于道。司马迁在《史记·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中写道:“始之易,终之难也”,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始”与“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要勇于开始,又要敢于坚持。《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警示世人,想成就一番事业,要做到知行合一,时刻保持敬畏和自我约束,慎独、慎初、慎微、慎终。诚如老子所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立志是人生的航向,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古人对此多有明训。诸葛亮《诫子书》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说,不看淡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不能笃定守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宋代张载曾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有了志向目标,就要孜孜不倦、勤勉不息,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脚踏实地、行稳致远。苏轼《晁错论》提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唯有在困境中磨砺心志,淬火成锋,不断向自己的内心探索,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用脚步丈量土地,将全县所有的洼地、淤塞河道绘图编号,逐一记录下了84个风口、1600座沙丘的详细数据,带领全县人民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廖俊波不当太平官,敢闯敢试、敢担风险,“认准的事,背着石头上山也要干”,用勤奋、实干、严谨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王淦昌在祖国需要时,以身许国,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隐姓埋名17年投身核武器研究。他们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攻坚克难、洁身端行,用底气、硬气、正气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行百里者半九十,致胜利者积跬步。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充满了坎坷与挑战,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自我反省的态度,不被困难击垮、不被诱惑迷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当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心思聚焦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投入到真抓实干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干出实效、干出成绩,永葆共产党人奋斗的初心。(李程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条:监督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下一条:广安观潮丨自觉把过紧日子作为常态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