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天气,乍暖还寒。一大早,郎溪县建平镇大杨村村委会就迎来前来办事的群众。
“现在村里是否还承担出具亲属关系、死亡证明等材料这项工作?”该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针对为基层减负工作落实情况,前往村委会实地走访。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减负必须先行。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能定位,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聚焦“形象工程”、工作过度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层层加码等问题,深入一线开展专项督查,打通基层减负“最后一公里”,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
“以前,对于像创业证明、夫妻证明等事项,村里没办法核实,如果不盖章,群众就会有意见,我们也特别为难。现在很多证明都不需要村里出具了,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基层工作。”在该县钟桥街道钟新村,村副书记许莉高兴地说道。
为基层减负增效,关键在于厘清权责。县纪委监委整合“室组地”监督力量,通过明察暗访、走访座谈、大数据监测等方式,督促各单位开展赋予乡镇(街道)的471项县级审批执法事项运行情况自查评估,不断厘清权责边界。同时,对照不应由村(社区)出具证明事项及办事指南清单和不应由村(社区)承担工作事项指导清单,组织民政等11家县直单位开展排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督促整改。
此外,县纪委监委还将“精文减会”落实情况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从基层负担痛点入手开展基层减负专项整治,聚焦“小马拉大车”等突出问题,会同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社会工作部等职能部门组建专项督查组,开展“拉网式”排查,对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核查通报,做实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同时,督促印发《郎溪县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大基层减负监督检查力度,对减负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构建减负长效防线,引导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应减之负和应尽之责,以有力监督为基层治理赋能增效、促基层干部担当作为。”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源于:安徽纪检监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