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宣城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自我革命精神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书写了宣城市正风肃纪反腐新时代答卷。
为迎接市纪委五届五次全会召开,宣城市纪委监委网站和“宣城纪检监察”微信公众号即日起推出“足迹·2024”专栏,记录展示县级纪检监察机关202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生动实践及显著成效。
泾县:以改革创新促进监督效能提升
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是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指出,要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以来,泾县纪检监察组织及县委巡察机构始终坚持以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破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难题,共推出40项改革创新举措,探索建立相关制度机制14项,以改革实效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我在村里开展廉情走访时,发现村民对村集体资产收益公示情况不太满意……”日前,泾县昌桥乡纪委收到一条从中村村“廉情观察员”上报的廉情信息,镇纪委随即督促相关部门和村委会对该问题进行了整改。
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为推动困扰基层的风腐顽疾早发现、早解决,组织创新基层监督方式,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泾川镇纪委开展“廉通万家进村入组”行动,实地走访交流、听取民情民意、解决群众反映问题;榔桥镇纪委开通“廉政问政”通道,面向群众公开征集对整治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意见建议,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昌桥乡纪委建立村级“廉情前哨站”,充分发挥廉情观察员本乡本土、熟悉村情民情优势,推动村级监督有纵深、全覆盖、无死角……一项项改革创新举措,是县纪委监委不断织密基层监督网络,攥指成拳打通基层监督“最后一公里”的生动写照。2024年以来,通过改革创新举措收集村情信息600余条,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0余个。
“这段时间我们实行集中办公模式,‘室组’‘组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更加方便,工作模式也由以前的‘单打独斗’变为‘协同作战’,有效地提升了派驻监督合力。”提及推广派驻机构集中办公模式带来的成效,县纪委监委驻县财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黄新宝由衷地感慨道。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派驻机构的日常管理,县纪委监委紧盯派驻机构存在的职责定位不准、监督手段单一等问题,把推行派驻机构到委机关集中办公作为促进干部队伍融合、提升派驻监督质效的有力抓手,撤销驻县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等6个纪检监察组,增设驻县委政法委纪检监察组,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由13个精简为8个,进一步强化对派驻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自实行集中办公以来,县纪委监委各派驻机构处置问题线索57件,新立案15件,工作合力进一步形成,效应初步彰显。
“根据县委、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推动巡察整改工作制度要求,现将本轮巡察发现的相关问题抄送至有关部门,请高度重视,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压紧压实分管领域被巡察党组织巡察整改政治责任……”近日,泾县县委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压紧压实巡察整改各方责任,深入推进成果运用,县委巡察机构紧盯巡察整改主体责任和日常监督责任履行,探索建立《关于建立健全巡察整改全周期责任体系的意见(试行)》,就被巡察党组织、县委巡察组、行业监管部门、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巡察办等8个责任主体在不同环节的职责任务,提出明确意见91项,细化具体举措119条。2024年以来,运用《意见》对十四届县委第五轮、第六轮巡察的49个党组织整改成效开展联合检查评估,对被评定为“好”等次的9个党组织通报表扬,对被评定为“差”等次的3个党组织进行约谈。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紧盯一体推进“三不腐”和监督执纪执法实践中最需要关注和破解的难题,加强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促进机构、职能、力量等资源要素合理配置,推动纪检监察工作体系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不断提升监督执纪执法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水平,确保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更加巩固,干事创业的发展生态更有活力。(泾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