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协作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持续深化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动监督更好融入基层治理,不断提高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宣州区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上级纪委监委的决策部署,注重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创新开展“一案一评”,有力突破审查调查瓶颈,切实提升乡镇(街道)纪检监察协作区(以下简称协作区)案件办理质效,为破解基层监督难题提供有益参考。
一案一评查,推动以查促改、立行立改
“这起案件提取的证据材料等未注明出处,文书内容不够规范……还需尽快补齐完善!”
……
质量是协作区办理案件的“生命线”。区纪委监委对全区各协作区办理的违纪违法案件,实行一案一评查,通过客观统一的质量评查标准,严格检查、分析、考核和评价案件办理情况,确保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为此,区纪委监委对全区5个协作区办结的案件进行评查,组织办案人员围绕基础材料、程序手续、事实证据、定性处理、处分执行等方面,对案卷开展交叉互查,着力发现盲点、完善弱点、破除堵点。2022年,5个协作区共对75件案件逐一评查,及时反馈整改问题158个,推动以查促改、立行立改。
一案一评点,持续总结经验、全面提升
2022年12月27日,第三协作区召开案件总结点评会,各案件负责人及协作区办案人员分别从各自工作角度,着眼案件查办中的具体问题、关键细节,通过专案组自我“找茬”、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重点“挑刺”、主管领导集中评析的方式,晒问题、查漏洞、补不足。
“点评会议干货满满,参加一次会胜办十件案,这样干学相长的方式,实在是太好了!”
“要持续开展案件总结点评、案件质量评查等工作,以高质量审查调查推动纪检监察工作法治化、规范化进程。”区监委委员江光志表示。
“充电蓄能”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案件质量评查的事后“诊疗”作用,以一案一评点为抓手,举一反三,梳理分析案件查办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严格对标“二十四字”方针要求,对每起办结案件进行会议点评、交流点评,办案人员着眼案件初核、立案、移送审理等环节,对证据收集、案件定性等方面开展交叉点评、自我剖析,共同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全面提升。2022年,5个协作区开展互评互点、交流研讨96次。
一案一评析,及时防微杜渐、抓早抓小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责、第一职责。各协作区在有效开展日常监督的同时,针对监督中发现的普遍性、系统性、反复发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建议,跟进督促综合监督单位党组织举一反三、建章立制。
2022年4月26日,宣州区杨柳镇纪委收到一封实名举报信,反映该镇兴洋村党委原副书记吴某某侵占造林补贴款。镇纪委在开展前期摸排后考虑到问题线索涉及时间较长,可能存在人情干扰因素,于是提请区纪委监委交由乡镇纪检监察协作区办理。后经区纪委监委会议研究决定,该问题线索被交至第三协作区查办。2022年10月,吴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所得全部予以收缴。
随后,区纪委监委织密监督保障网,制发纪律检查建议书,要求全区各乡镇、街道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查找问题症结,堵塞管理漏洞,补齐工作短板,确保补贴资金直达群众手中。
此外,区纪委监委对办结的每起典型违纪案件进行评析,将案件反映出的突出问题作为督查检查重点,跟踪督促整改到位,同时注重分析案发单位的制度缺陷和监管漏洞,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明确整改措施,及时开展警示教育,做到防微杜渐、抓早抓小。2022年,5个协作区共评析典型案件11起,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13份,推动37个问题整改到位。(宣州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