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宁国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及部分部室负责人分头行动,为该市43家企业挂上“营商环境监测点”牌匾。此前,该市已设立宣城市级“营商环境监测点”53家,目前全市共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96家。
据了解,这些挂牌“营商环境监测点”的企业分布在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及18个乡镇街道,进一步延伸了市纪委监委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监督的“神经末梢”。通过与企业常态化对接,一方面确保全面及时掌握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问题,另一方面深入了解涉企服务部门在政策落实、作风效能、廉洁从政等方面履职情况,从而提升监督质效,推动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
位于宁国市梅林镇的宁国东信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是此次挂牌的“营商环境监测点”企业之一。公司负责人徐某某在不久前曾因项目建设问题,通过宣城市营商环境“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进行反映,很快便得到了职能部门的答复,目前该问题正有效推进解决。
“服务平台快速解决了我们企业遇到的问题,现在又有幸被授予‘营商环境监测点’,今后一定会积极发挥作用,承担起企业责任,共同为优化营商环境献力献策。”徐某某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将设立“营商环境监测点”与推广应用服务平台有机结合,双管齐下护航优化营商环境。为进一步发挥好服务平台的作用,市纪委监委联合市“四送一服”办公室、市经信局印发《宣城市营商环境“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问题办理规则》(以下简称《办理规则》),以规范化建设助推服务平台有效运行,打通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办理规则》对办理事项范围、责任主体、办理流程均进行详细规定,明确由市“四送一服”办公室及时认领问题,并根据问题内容及类型汇总整理,转交有关市直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办理,如涉及多个部门的,则明确牵头办理部门及配合办理部门。属于政策解答类的,相关部门须在2个工作日内反馈;属于问题处理类的,须在9个工作日内反馈;难度较大的事项最多不超过28个工作日反馈。同时,对因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责任缺失、工作缺位导致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困难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损害营商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市纪委监委将依法调查处理问责。截至目前,服务平台累计受理企业反映问题13个,已全部办理完毕。(源于:安徽纪检监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