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宣城市纪委 > 专题专栏 > 以往专题 > 严强转在行动

重拳整治树导向 双向发力强担当

发布时间:2019-04-16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编辑: 浏览: [ 字体: ]

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有哪些表现?该如何整治?记者就此采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相关专家——

重拳整治树导向 双向发力强担当

对话人:宣城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胡刚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王平


来源:安徽日报  2019年04月16日

■ 本报记者 范孝东                                                                                                                                                                  


记者:党员“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有哪些表现,会造成何种影响?

胡刚:“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突出表现为少数党员干部对中央和省、市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深入思考领会,态度消极、行动迟缓,或者贯彻上级部署照搬照抄,不紧密结合本地或本单位实际,拿不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落实措施,大而化之、不求实效。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有畏难情绪,时常求稳怕乱、瞻前顾后;还有一些党员干部甘当“太平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凡此种种,不仅严重阻碍了中央和省、市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效,而且极大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和公信力,降低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和谐融洽程度。

王平:“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具体表现为一些部门缺乏“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和温度,对待人民群众横眉冷对,态度冷漠。工作方式简单粗暴,生硬僵化,搞教条主义,只会“照章办事、按流程走程序”,不愿结合实际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其次,工作中喜欢推诿扯皮、打太极、踢皮球,以不扛事、不沾事、少办事为工作原则。一线工作人员代表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遇事“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不仅让自己的形象减分,也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记者:如何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胡刚:一是强化责任追究,重拳整治“为官不为”。科学界定“为官不为”的行为表现,加强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干部的问责追责。今年以来,宣城市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44个,处理64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8人,公开通报曝光典型案例15起,取得了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二是完善体制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结合实际制定措施,列出“为官不为”问题“负面清单”,对提升效能、强化监督、严肃问责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不断释放支持改革、整治作风、遏制腐败的强烈信号和鲜明导向。三是鼓励担当作为,激励干事创业。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我们坚持树立精准执纪导向,大力营造鼓励改革创新、支持担当作为、宽容工作失误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干部干事创业,让为官敢为、为官有为者脱颖而出。

记者:下一步,将如何激励干部主动作为?

胡刚:一方面,我们将继续认真执行《宣城市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办法》和《宣城市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政策界限和适用条件,为敢闯敢试、敢想敢干的干部撑腰鼓劲,让他们吃下“定心丸”,同时也要严防容错纠错成为“挡箭牌”。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宣城市治理“为官不为”行为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始终做到“严”字当头,对“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干部念好“紧箍咒”,引导大家自觉树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意识,认真履职尽责,让“三严三实”要求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王平: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引导公职人员找寻服务群众的初心,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一线工作人员的选拔、培训机制,探索推行持证上岗。三是要优化办理流程,能简化的程序一律简化、能取消的证明一律取消,既是给一线工作人员“减负”,也是群众和企业“减负”。四是要优化监督机制,让人民群众面对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现象时,有渠道在第一时间进行有效投诉,所谓“上一秒发生,下一秒发声”。只有优化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才能规范相关部门的行为方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条:【安徽日报】剑指“拖低扯” 展现新作风
  • 下一条:【“严强转”在行动】宣城:推动基层减负松绑 激励干部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