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宣城市纪委 > 清风论坛 > 评论观点

【廉政时评】要敢于向“耍官威”的特权思想说“不”

发布时间:2021-02-05 信息来源:安徽纪检监察网 编辑:芮超洋 浏览: [ 字体: ]

前不久,一封实名举报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掌掴”市政府秘书长翟伟栋的举报信在网络热传,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这一巴掌,不仅打在了他人的脸上,更是击中了万千敢怒不敢言的心,打散了官场隐秘的“遮羞布”,打出了众人对少数领导干部耍官威的深恶痛绝。1月21日,济源市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省委决定,即免去张战伟同志的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委员,中共济源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无独有偶,连日来,某些地方少数党员干部在疫情面前“逞特权”的行为被屡屡曝光,诸如“大连王副主任耍官威找卢书记进小区事件”“石家庄大爷不戴口罩强行外出事件”,事件经查实后,当事人均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由此可见,上述事件反映出的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仍存在官僚主义作风和“官本位”思想。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指出,党风廉政建设永远在路上,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同样,反对特权没有休止符。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特权思想、耍官威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要毫不松懈纠治‘四风’,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特权思想,与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思想紧密相关;特权现象,往往伴随着“四风”和腐败问题。特权思维蔓延,权力缺乏有效监督,官僚主义就会横行。作为人民公仆,理应为人民服务、办实事,而不是高高在上,利用手中权力颐指气使、态度蛮横、简单粗暴地“耍官威”。上级领导官威赫赫,底下的人唯唯诺诺,长此以往,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必然会内心膨胀,逐渐忘却初心使命,认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高于他人,并把权力当作指使人的工具,在个人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觉得被冒犯时,通过“打骂”的方式以权压人,反而降低了自身威信,因为“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威而服吾公”,威信其实是一种无声的说服,靠的是以身作则的表率力量。

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应自觉强化自律意识,远离特权思想,时刻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做到时时自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在网络时代,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真实地“暴露”在聚光灯下,时刻受到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而始终保持对群众如履薄冰的“敬畏”、对公权力如临深渊的“忌惮”,则是每名党员领导干部必守的“本分”和应有的“品格”。

忠言逆耳利于行。耳光中、疫情前的官僚主义是必须铲除的“毒瘤”。因此,我们要敢于向“耍官威”说“不”,这是对特权的抗争,更是对人民群众的负责。各级党组织要采取党性培训、警示教育等形式,对党员领导干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提升政治意识、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常打“预防针”、常敲“警醒钟”,引导大家自觉抵制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也要提高政治站位,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发挥监督职能,针对作风建设突出问题,精准施策、靶向治疗、一抓到底,对耍官威的干部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打折扣、搞变通,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作风向善向好,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宣城市宣州区纪委监委驻区政府办纪检监察组 刘倩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上一条:【廉政时评】严防“官德不修”成为干事创业的“软肋”
  • 下一条:【廉政时评】坚决对“耍特权”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