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新闻热点不断,然而最让人热议的,莫过于某省一市政府秘书长被市委书记掌掴了。这一巴掌,把群众对“官威”的愤怒打的溢出了屏幕,也让某些摆惯了“谱子”,自认高人一等的官员冷汗直冒。官媒相继发声,不仅是要一个调查结果,更是在告诫所有为官者,人格尊重是最起码的为官素质。“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官员手中的权力不是用来掌掴下属的,而是应该用在为民谋福利上。
官员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炫耀权力,高人一等,权力膨胀,就是对手中的权力没有了敬畏之心,也忘了作为党员干部的职责是什么。“张书记”这一巴掌,打疼的不止是下属的脸,也打散了市民对“张书记”的信任。作为市委一把手,掌掴下属炫耀的不是 “武力”,炫耀的是自己手中的权力。手中掌权,越大越应慎重,权力失控,最终只会导致腐败。官员必须自律自省,时刻不忘“权为民所用”,才能时刻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是以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者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党员干部政治品德要过得硬,建设党和人民的事业才能靠得住。这位“张书记”不会不知道打人不对,更不会不知道一位领导者必须要有的官德品质,但这一巴掌打下去,仗着的不过是手中握着的权力,决不是“一时冲动”这样的理由可以洗脱的。“一把手”成为“一霸手”,将个人意志强加于人或凌驾于组织和法规之上,就无从谈起党内民主,对待下属尚且如此,谈何为民服务!
权力任性,官德缺位,小节不守,大节必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利剑高悬,不断强化党风廉政教育,从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中不难看出,权力带来的一时“无限风光”,最终都成为泡沫。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有权就飘飘然,做事想当然,无法容忍不同意见,最终只能叹一声“早知今日,悔不当初”。慎权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好权力的基本要求,也是加强自身官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每一次舆情发酵、每一起案例通报,党员干部都必须要认真对待,深刻反思,常响廉政警铃,筑牢思想防线。
“官威”一出,闹剧开场,这位“张书记”终是成为了自己也曾极力反对的“两面人”。权力是把“双刃剑”,慎用权、用好权,始终把权力用在加快经济发展、推动工作落实、为民谋利上,才能不越权、不侵权、不滥用权力,才不会以权谋私。“张书记”必然知道慎权,但却没有真正做到慎权,以致陷于舆论漩涡。慎权,“知道”更应该“做到”!(绩溪县扬溪镇纪委副书记 袁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