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阶段,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降雨仍然偏多,黄河中上游、海河、松花江、淮河流域可能发生较重汛情。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
要在“防”上坚持底线思维,做到有备无患。防汛救灾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责任重大,一丝一毫不能放松。物资储备和抢险队伍是防汛的基石,要早安排、早谋划,做好预案准备、队伍准备、物资准备、蓄滞洪区运用准备,做到“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时无备”。要把防汛责任落到防汛救灾全过程、各层级,到岗到人,确保每项工作有人抓,每个环节有人管。切实做到险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预警环节,除了要及时准确对雨情、水情等气象数据数据进行滚动预报,还要加强对次生灾害预报,特别要提高局部强降雨、台风、山洪、泥石流等预测预报水平,预警信息发布要到村到户到人。巡查防守方面,要强化重要堤防、重要设施防护,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强巡堤查险,发现险情及时抢护,确保重要基础设施安全。
要在“救”上狠抓落实,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抢险救援救灾,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汛情就是命令,各级领导干部更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现场督查,在防汛救灾第一线体现责任担当。要精心谋划灾后恢复重建,及时下拨救灾资金,调运救灾物资,尽快恢复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及时抢修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组织带领受灾群众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要在“援”上统筹协调,凝聚起抗洪防汛的磅礴伟力。要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动员广大官兵干部群众团结奋战、共克时艰。在6月以来的防汛救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风雨中昼夜巡堤的基层干部,有返乡驰援抗洪的江洲儿郎,有挺身而出、不知疲倦的武警战士和消防官兵,还有守望相助的普通群众,大家闻“汛”而动,众志成城,共抗洪魔,使得防汛救灾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对各类抢险救援力量,要统一调度、提前预置、快速出动、高效救援,努力将各类损失降到最低。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7月份以来洪涝灾害已造成我国24省(区、市)2027.2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91.8亿元。当前,防汛已进入关键时期,必须时刻绷紧防汛安全这根弦,慎终如始做好应对准备工作,把防汛抗洪链条上的每一环节都压紧压实,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坚决打赢防汛抗洪这场硬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邢婷婷 文字 王婵 设计)